找到相关内容278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什么是三智?

    真之四谛,能出离世间,故名。三、出世间上上智,是佛菩萨之智也。观察一切诸法之实相,能得妙觉,超出二乘之智,故名。说见楞伽经三。 (《佛学大辞典》丁福保 编)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7561680015.html
  • 静波法师:平等化缘才是广种福田[维摩诘大士开示]

    得解脱,亦不解不缚。不见四谛,非不见谛。非得果,非不得果。”   就五逆而言有事二种,就事言五逆,即杀父、杀母、杀阿罗汉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。声闻人以为此五逆业必堕地狱,永无解脱之期,就理言无逆,则五逆实相即是解脱,而不是离开五逆另有解脱,如是可推出:即地狱界即常寂光土,如是修行,则无苦可受,无集可断,无道可修,无灭可证,所以说是不见四谛,虽然没有四谛法可说,却又不是没有四谛法得...

    静波法师

    化缘|供养|福田|智慧|般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2000792586.html
  • 究竟见:缘任何一个法都是魔业

    角度来讲,包括菩提心在内的一切所缘相都要消于法界;《中观根本慧论》也说:涅槃、如来、四谛等一切的一切皆不存在。所以,一切修行人都应以最大的努力来断除这一魔业。 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空性|防魔|降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3234093861.html
  • 惟贤法师答:什么叫教理行果?

    惟贤法师答:教理行果是佛经的整体内容。教就是指大乘教、小乘教,所有佛的教法,都叫教。 理呢,就是说明这个教的内容、它的道理,如《阿含经》是小乘教,理就是四谛。唯识法相的经典是华严六经,这是大乘教、唯识法相教,内容就是五法三自性,八识二无我。般若是大乘经、大乘教,理就是讲空、缘起性空。 行就是说结合实际行动来行,基本的行就是戒定慧,不管小乘大乘都有戒定慧,只是其境界不同。 果是经过行以后,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4794798.html
  •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(1)

    智七论以及婆沙论的纲要书――《杂心论》,这前后的八论书虽没有如婆沙论那样的讨论诸家所建立的二谛论,但是,笔者以为:这或许在有部内部的诸论师,对“二谛”这一论题各有所重。而主要是以“四谛”说为探究的对象...2. “约差别建立二谛”的“事理二谛”  (1) 约“四谛”及“十六行相”明二谛  (2) 约差别缘建立二谛  (3) 约二谛差别义例举世友等三家之说法  3. 假实二谛  (四) “组织时期”的二谛...

    释如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647568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特质(2)

    、漏集、漏灭、漏灭之道四种。参照巴利增支部五、六五。   四谛说中最受重视的是,其应用部门的灭道二谛。灭是无自觉的现实世界之苦恼不安灭去的状态,是称为涅槃的佛教之理想的境界。关於此理想境界,在原始...的教说,其大半可说是属於敍述修道方法的。在四谛的修道方法——道谛,敍述了前已提及的八支圣道。四圣谛或八支圣道中所谓的圣,是属於与圣者有关系的无漏出世间的。八支圣道即是正见、正...

    水野弘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4946951.html
  • 谛观之《天台四教仪》

    化菩萨,亦有谛(四谛)缘(十二因缘)度(六度)三乘之别说。同以析空观入道,断见思惑,得一切智,以根除分段生死,证偏真涅盘为旨趣。   (2)、通教   通教,三乘共通的教义,通前的藏教,通后的别教、...空,明无生四谛之理,修学理六度与体空观,断三界见思惑尽,证真谛涅盘。之前的藏教以生灭之理为谛,今以不生不灭、真空之理为谛,亦名四代表“有门、空门、亦有亦无门、非有非无门”,四门的空门,直接体达一切诸法...

    韩·李廷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5441428.html
  • 宗教的净土与哲学的净土

    基本教义、基本信念──“三法印”、“四谛”去说明此一意义,亦以“佛性”说、“一心开二门”说去说明。  1.由三法印以说净土  “净土”的“土”梵语为 Ksetya,意指地方或世界;“净”为无染污、无俗...”亦应为佛教诸宗派所共同肯定,“净为三乘共庇”。  2.由四谛以说净土  净土与“三法印”的意义相符合,亦与“四谛:苦、集、灭、道”的意义相符合。“三法印”与“四谛”同为佛教的基本教义、基本信念,二者...

    李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53342580.html
  • 宗喀巴《现观庄严论金鬘疏》“教授修行及诸谛”释义

    ,又分出十个细目。第一个细目,是关于修行性质不违世俗与胜义二谛的教授。第二个细目,是关于修行所缘四谛的教授。这两种教授,在《现观庄严论》中只有一句颂文:“修行及诸谛”。本文的主要内容,即是师子贤《现观...品般若经》本身的经义。关于这个问题,本文也附带作了概略的探讨。  关键词: 1.《现观庄严论》  2.《明义释》  3.《金鬘疏》  4.教授修行  5.教授四谛   p. 400  【目次】  一、...

    释如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3465005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?

    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?   最基本的教义主要指“四谛”。  第一谛是“苦谛”,这是讲受苦的现象,也就是说我们居住的这个世间是“娑婆世间”,意思是“不堪忍”。人生有二苦和八苦之说。二苦是指内苦和外...尽烦恼。  第四谛是“道谛”,这是说怎样达到目标。主要是通过持“八正道”,也就是1正见----正确的见解,也就是合乎佛教理法的道理;2正思维----以佛教纯真的智慧去思考问题;3正语----说正当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5550278.html